2024年8月9日至14日,由新葡的京集团3512vip(中国)-SouGou百科非遗中心主任、民乐系主任章红艳教授策划组织的《中国音乐遗产地图》项目组赴湖北进行考察调研。由章红艳教授亲自带队,非遗中心办公室主任林巧芳、助理研究员刘畅、新葡的京集团3512vip(中国)-SouGou百科民乐系研究生周以萱及摄制组一行分别赴湖北省十堰市武当山、丹江口市官山镇和襄阳市保康县三地对武当山宫观道乐、吕家河民歌及唢呐艺术(沮水呜音)三个传统音乐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进行田野考察与拍摄录制。此次调研旨在通过实地探访与资料采集,为《中国音乐遗产地图》项目提供详实的第一手材料与数据,进一步推动传统音乐类非遗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
武当山宫观道乐
本次采风活动的首站,项目组来到湖北省十堰市武当山这一历史悠久的道教圣地。武当山建筑群最早可追溯至唐代贞观年间,帝王在此敕建“五龙祠”。明朝时期,明成祖朱棣下令进行扩建,最终形成九宫八观的大规模宫观建筑群。而武当山宫观道乐在道教音乐恢宏大气、清幽恬静的特点之上,既保留了全真派音乐的精髓与特色,又融入了宫廷音乐及多教派音乐的元素,具有独特的音乐风韵。这种既传统又包容的音乐特点,使得武当山道乐成为中国道教音乐的代表之一。
8月9日至10日,项目组录制了武当山道乐科仪的核心环节,例如早课、用于祈福的“真武大表”以及用于祭祀超度的“放焰口”等。同时项目组也重点录制了武当山道乐的代表曲目《白鹤翅》《大五声符》《小开门》《木本经》和《三清宫》,并对湖北省道教协会副会长、武当山道教协会会长刘文国、武当山宫观道乐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赵连武1,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湖北省道教协会副会长、武当山道教协会副会长解静,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袁清秀、十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周健等人进行采访,访谈内容围绕武当山宫观道乐的发展历程、流传地域、道乐特点、乐队成员的构成以及当前面临的传承挑战等方面展开,使我们深刻感受到武当山道乐的文化价值与传承意义。
吕家河民歌
吕家河村位于武当山南神道中段,明朝永乐年间朱棣大修武当,彼时三十万工匠汇聚,南北民歌交融,形成了此地多样的音乐风貌。吕家河民歌分为阳歌、阴歌和长篇叙事诗三大类别,它以官山镇为发源地,以吕家河村为中心,其影响力已广泛辐射至整个鄂西北地区。目前,已确认的曲调种类多达79种,民歌总数更是蔚为壮观,达到上千首之多。
在本次采风活动中,项目组录制了《四六句》《山里人爱唱歌》《十杯子酒》《双探妹》《小姑娘闹五更》和《孔夫子闹五更》等具有鲜明代表性的吕家河民歌曲调,涵盖了独唱、对唱、合唱等多种演唱方式,展示了吕家河民歌的丰富内涵与艺术多样性。同时,为深入了解吕家河民歌的传承状况,项目组特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侯同贵2、丹江口市官山镇民间歌手陈生秀、丹江口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陈志刚、丹江口市官山镇文化站站长石则方等人进行采访。项目组了解到吕家河民歌之所以能够广泛流传,除了其自身的可传唱性外,还得益于当地政府的重视与支持。通过实施民歌进校园、进机关、进市区、进工厂、进景区等多元化策略,使吕家河民歌的传承与发展得到了有力保障。
唢呐艺术(沮水呜音)
襄阳市保康县的赵家山村,是传统音乐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唢呐艺术(沮水呜音)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王述银3及其王氏乐班的栖身之所。沮水,作为楚国的母亲河,流淌着楚国千年的文化血脉;被誉为“楚国故里”的保康,孕育了沮水呜音这一古朴深邃、粗犷雄浑的音乐艺术。
8月13日的调研采录中,项目组与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王述银、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王成成以及保康县文化馆原副馆长宋进潮进行深入交流采访,详细了解了沮水呜音的乐器构成,包括呜音喇叭、长号、战鼓、马锣、镲等吹打乐器。其中呜音喇叭以其木质管身、大、长、厚的形制、低沉沙哑的音色和偷换气、换拇眼等独特技法,成为沮水呜音的灵魂所在。采录过程中,项目组录制《天下同》、《开套》、长调《慢筛茶》、《迎客调》、宴乐《汉东山》和《狮子滚绣球》等代表作品。同时,王氏乐班第十代传承人王成成还为项目组详细介绍呜音喇叭的构造和制作工艺。此外,调研组还拍摄了王氏沮水呜音展览馆,获得大量宝贵的研究资料。
本次为期六天的调研采录活动中,项目组深入考察了武当山宫观道乐、吕家河民歌与唢呐艺术(沮水呜音)三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不仅亲眼见证了这些珍贵音乐遗产的真挚淳朴、震撼人心的魅力,更通过采访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相关专家及政府工作人员,对传统音乐类非遗的传承现状、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通过此次调研考察,项目组收集了大量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包括项目的现场录音、影像资料、代表性传承人访谈记录等,利用数字化手段让这些古老的音乐以全新的形式留存下来。
近年来,非遗中心通过《中国音乐遗产地图》项目,运用数字化手段,分层级、分阶段开展对传统音乐类非遗项目的资料收集与记录。本次采录继续秉承这一理念,开展相应工作。在过程中,我们更加深刻感受到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民族精神的传承,它们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当代价值,正等待着我们去发掘与弘扬。
注释:
1.赵连武:2024年2月已被列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公示名单。
2.侯同贵:2024年2月已被列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公示名单。
3.王述银:2024年2月已被列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公示名单。
供稿:非遗中心
文:周以萱
图:一森优渥
责任编辑:静静